2010/3/29

SABU重現工業年代「蟹工船 Kanikosen」

share
 蟹工船 Kanikosen

SABU
日Japan│2009│35mm│Colour│109min
2009紐約影展、2010柏林影展

《蟹工船》是一則跨越時代的社會寓言,以黑色喜劇的形式,深刻批判國家機器與資本主義。在深雪極凍的鄂霍次克海峽,有一艘專門捕捉螃蟹、加工成罐頭的蟹工船「博光丸」,擠滿來自各地的貧窮少年,住在骯髒惡臭的船艙裡,只要工作稍有怠惰,便會被殘忍的雜役長施以暴行虐待,面對毫無希望的明天,他們決定集體上吊自殺,但誰都沒有成功。渴望著自由但身心俱疲的他們,最後終於群起革命,向資本家與國家抗爭。



《蟹工船》改編左翼作家小林多喜二於1929年經濟大崩壞時代所發表的小說,該書於2008年(將近小說發表八十年後)的日本,突然狂銷近百萬冊,締造了出版史上的傳奇,並成為當年度最熱門的關鍵字,引發社會輿論熱切討論,認為其反映了失業狂潮下,派遣族超時加班,無論多努力卻仍毫無尊嚴,注定卑賤、唯諾的悲慘生活,讓人感同身受,甚至影響許多日本青年開始加入共產黨的行列。

鬼才導演SABU赴柏林修業三年後重新復出的首部作品,即獻給這部話題與深度皆具的左派文學大作。在他幽默嘲諷的嶄新詮釋下,舊瓶新裝讓人眼睛一亮,日本實力派演員西島秀俊、松田龍平分飾殘暴的雜役長與號召革命的烈士領袖,激昂的對峙與珍貴的思想,讓嚴肅批判的主題多了些人性的溫暖,永遠無法逃離的噩夢船艙,也象徵了二十世紀初至今,人心冀求自由、平等卻無能為力的怨嗟哀嘆。


如果說電影本身是給現代人的一種舒壓或感同身受經驗,那麼人類的現狀是為了什麼而為生存掙扎?當時為了某些領導和國家升起的競爭,許多奴僕必須這樣被犧牲被遺忘在黑暗的角落裡勞力到死,現代又是為了什麼?為了有錢人能有更多的錢?為了環境會更好?大多數的奢華上流和製造社會問題亂象,假的科技發展往娛樂和多媒體來滿足資本社會下的浪費和靡爛。

如果蟹工船的流行只是給升斗小民安慰,那電影版大概也只是電影工業的一種消費輪迴再現。雖然導演sabu看來不改其志大部分,但隨著時代改變後潮流下,獨立製片已經慢慢消失或轉型,近年看到取而代之是給予這些老導演一些翻拍的機會。

沒有留言: